
去年我在为新的Mid-Columbian做版式标准设计的过程中,开出了一张字体列表贴在墙上为的是可以随时变化字体以进行比较。“Myriad”“Optima”“Gill Sans”“Tahoma”“Trebuchet MS”这几种字体,最后真正使用的只有三种。其中Gill Sans是我非常喜欢的,它在单个字体的内部也有粗细上的对比,及其自然优美。在最后的设计中用于作者和图片文字的说明。
Gill Sans中文可以翻译为“基尔无衬线体”,是英国设计师艾瑞克.基尔(Eric Gill)设计的。说到基尔就不能不说说Edward Johnson,在他所设计的伦敦地铁系统的标准字体“铁路体”(Railway Type)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公共场所还都是在用罗马体作为标准,可以说是Johnson开始了无衬线体的广泛运用的先河。
基尔是Johnson的学生,Gill Sans也是在“铁路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为辍学而学习设计的基尔对现代设计十分着迷,他认为老师的“铁路体”就是现代设计的大趋势,无衬线体将引领20世纪的设计潮流。从而以“铁路体”为基准设计了Gill Sans。Gill Sans的字体系列比较完整,种类也比较多,因此是分期逐步(1928-1930)公布于世的。它包括14种从单一字体基础发展出来的无衬线字体,包括不同的粗细、不同的倾斜度和宽度的设计,成为完整的字体家族。
基尔可以说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甚至在设计宗教书籍《四福音书》中也运用简单明确的版面风格。同时他也是最早在版面中采用不同字距的设计家,他认为字体之间的距离没有必要完全均等,不均等的字距能造成生动的版面效果,也具有一种韵律感。要知道那时的背景可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英国,包豪斯在德国也刚刚成立没几年的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