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沙漏的故事


今天在翻看《COLORS》的OBJECTS专辑中看到了这张图片。说的是在津巴布韦Harare的中央公园里,有这样一个沙漏用来规定孩子们在游乐场玩骑马游戏时间的长短。提醒玩家当沙子全部落下来(大概有3分钟的时间),就得交10津巴布韦分的游戏钱。这真是个很美妙的创意,因地制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如同人类的很多发明一样,沙漏的发明也是被逼出来的:算一年、一个月、一天的时间都能算,要是算一碗水烧开的时间的标准就不知道了。当然具体是哪国人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历史学家的说法是:沙漏最初是作为辅助的天文仪器使用的。古时没有玻璃,人们就用简易的容器制作,时间是按照流沙从容器流过的数量来计算。1360年汉人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甚至还有用到了齿轮的机械拨动装置,有木人击鼓报告时刻的花样。

人类在使用了玻璃之后,沙漏也逐渐成为了衡量一定时间的标尺,反复使用以计算时间段。我们中的很多人最早见到沙漏应该是在工艺品店,我第一次见到沙漏以后一直也没搞明白这里面的细砂子是从哪弄来的,这么细的砂子得筛多少遍啊。后来也收到过作为生日礼物的沙漏,朋友在卡片上写着“点点流沙,秒秒流逝”,叫我珍惜时间,看来还真下了一番思想功夫。

说到沙漏的象征意义,在17世纪的劝世静物画(当时流行于荷兰的一种静物画)中,沙漏就时刻提醒着人们生命的短暂——算是很早的对沙漏象征意义的表现了。1700年的海盗伊曼纽尔·韦在自己的旗子上画了一只沙漏,意思是:在沙漏里的沙漏光时,被攻击者还有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的处境,并作出投降的决定——真是个好创意!——可惜还没等我们有机会用到,就被微软捷足先登,用到了Windows的响应等待上。

虽然钟表都发明几百年了,沙漏早已失去了计时工具的首选。但是在功能上讲它还没有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健身的俱乐部的桑拿房里,因为环境的高温和潮湿没办法悬挂钟表,一只大号沙漏就成为计时的标准,上面刻着15分钟和30分钟的刻度,浴室没办法拍照,否则我一定会拍一张秀出来看看。

到现在为止,令我更加郁闷的是:津巴布韦人又是怎样因地制宜地搞来这么多细砂呢?

没有评论: